智能顯示行業龍頭企業——康冠科技正式掛牌上市
2022年3月18日,康冠科技(001308.SZ)在深主板上市交易。公司此次公開發行4248.75萬股,發行價格為48.84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約20.75億元,將用于康冠智能顯示終端產品擴產項目、商用顯示產品擴產項目、總部大樓及研發測試中心項目、全球技術支持及服務中心建設項目、智慧園區及信息化系統升級改造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康冠科技自1995年進入顯示行業,深耕行業近三十年,目前已成功積累了豐富的研發經驗和客戶資源,并形成了明顯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根據RUNTO數據統計,2020年度公司智能電視在生產制造型供應商中的出貨量全球排名第五,而根據FutureSource數據統計,2020年度公司智能交互平板在生產制造型供應商中的海外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一。
多個下游行業需求保持高增
核心產品營收復合增速近30%
康冠科技主要產品包括商用領域的智能交互顯示產品、家用領域的智能電視等,目前其智能交互顯示產品和智能電視產品的營收合計占比已超80%。據艾媒咨詢數據中心測算,2019年全球智能電視家庭普及率為30%左右,七年間提升了18%,預計未來發達國家及新興發展中國家對智能電視的更新換代需求仍將保持穩步增長。
智能交互顯示產品在智慧教育、醫療、智能化辦公、商業展示等諸多領域應用日趨廣泛,其中,在智慧教育領域,隨著國內外教育信息化、智能化趨勢的形成,對智能交互顯示產品需求大幅提升,未來該市場容量無疑將保持可觀增量。而在企業對高效遠程協同會議的需求不斷快速提升等大背景下,智能交互顯示產品商用市場需求快速增加,據RUNTO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度,商用平板在企業會議場景中的應用同比增長高達30%,且目前該領域智能交互平板的滲透率仍不足10%,這預示著,商用辦公市場拓展潛力十分巨大。
受益于在下游行業應用深度及廣度的不斷拓展,再加上依靠技術、產品、客戶等優勢贏得的龍頭紅利,康冠科技收入規模保持穩定增長,招股書顯示,2018年到2020年,其營業收入分別達68.52億元、70.31億元和74.14億元,實現穩步攀升,另據統計,康冠科技自2001年起已連續二十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自2014年起連續七年保持50億元以上的銷售規模,增長持續穩健。
此外,2018年至2020年,康冠科技交互顯示產品營收分別高達16.08億元、21.76億元和26.47億元,復合增速達28.3%,同期營收占比則分別達到了23.46%、30.95%和35.70%,呈現出大幅提升之勢,毛利率也從2018年的20.81%提升到2020年的22.51%。這意味著,公司核心產品的競爭力及業務規模都保持著穩步提升的良好狀態。
全流程軟硬件定制研發優勢突出
差異化策略贏得大量優質客戶
隨著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智能顯示產品的功能需求和應用需求也不斷提升。為了維持穩步上升的體量和行業地位,康冠科技以技術為引領,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截至2021年中旬,公司研發工程師達1263人,占員工總數的21.40%,研發費用2018年到2020年分別達2.31億元、2.75億元和3.22億元,復合增速達20%左右。隨之,公司也獲得了豐碩的研發成果,截至2021年中期,公司持有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等已近400項、軟件著作權超300項。與此同時,公司在交互系統、智能主控板卡、智能觸控模組等諸多軟硬件上也擁有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并在觸控技術、無線傳屏、動作感應、語音技術等一系列核心技術上擁有了豐富經驗,全流程軟硬件定制化研發設計優勢凸顯。
公司在深圳和惠州擁有約45萬平方米自有產權的智能制造中心,52條各類主要生產線,當前公司小批量、多型號柔性化制造優勢也隨之增強。在此基礎上,公司確立了服務智能交互顯示產品全球頭部品牌商、智能電視國際知名品牌中小區域市場、各區域市場本地龍頭品牌客戶的差異化市場策略。
隨著策略的實施,康冠科技市占率不斷提高,其不僅在智能交互顯示產品領域贏得了如SMART、普羅米休斯、NEC等全球頭部品牌商的青睞,也與智能電視領域的如三星、飛利浦等國際知名品牌形成了長期穩定合作,更有效地拓展了亞太、拉美等地區的龍頭品牌客戶,目前公司客戶群體已成功遍布世界100多個國家,招股書顯示,近三年公司海外銷售占比年均已達75%左右。
康冠科技表示,未來三年,將通過搭建全球服務平臺策略,強化海外服務能力,加速建立覆蓋全球范圍的質量追蹤、備件調配、技術培訓的平臺,不斷完善全球服務響應和主動式服務能力,增強核心競爭能力。
責任編輯:孫知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太平洋財富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如有問題,請聯系我們!
- 智能顯示行業龍頭企業——康冠科技正式掛牌2022-03-19
- 財政部:進一步實施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2022-03-19
- 大華上智助力云鯨靈品牌升級,成為行業領軍2022-03-19
- 國聯股份 經營數據彰顯樂觀成長態勢2022-03-19
- 金博股份 Q1業績繼續高增 關注非公開發行2022-03-19
- 云海金屬 Q4鎂價大漲 利潤環比持續增長2022-03-19
- 中旗新材 人造石材第一股 全鏈布局高筑護2022-03-19
- 豪氣!千億光伏組件公司宣布,擬合計208億2022-03-19
- 東北證券:美聯儲連續加息甚至額外加息的可2022-03-19
- 聚焦主業激發活力 一周7家公司宣布分拆上市2022-03-19
- 險資新進增持12只個股2022-03-19
- 又有公司說自己股價被低估了2022-03-19
- “券茅”曬成績單!凈利潤同比增長79%,北2022-03-19
- 浙江新能 擬投建海上風電項目2022-03-19
- 5家中國藥企獲授權仿制輝瑞新冠口服藥2022-03-19
- 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將于4月20至22日舉行2022-03-18
- 長城汽車:王鳳英離任總經理2022-03-18
- 北特科技:發布2022年度股權激勵計劃2022-03-18
- 盈峰環境緊急籌措物資支援陜西寶雞抗疫一線2022-03-18
- 光啟技術:第三代超材料一季度進入量產階段2022-03-18
- 格林美:三元前驅體訂單爆滿 未來三年預期2022-03-18
- 數安行榮獲CCIA數據安全工作委員會兩項表彰2022-03-18
- 金融機構如何平衡數據使用與數據安全的矛盾2022-03-18
- 東京電力公司:日本多地18日晚可能發生大范2022-03-18
- 【黃金時間·企業】潮宏基:2021營業利潤大2022-03-18
- 理財產品“穩賺不賠”已成過去 銀行股能替2022-03-18
- 保險牌照難拿資本打“退堂鼓”:3家上市公2022-03-18
- 招行撥備覆蓋率漲破“天際” 達監管最低標2022-03-18
- 德藝文創擬定增募資不超1.35億元2022-03-18
- 浦發銀行2021年實現歸母凈利潤530.03億元2022-03-18
精彩推薦
- 財政部:進一步實施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 東北證券:美聯儲連續加息甚至額外加息...
- 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將于4月20至22日舉行
- 張勁告別首家上市公司 雪松回血83.5億
- 零跑汽車沖港股,定位中高端但賣得最好...
- 零跑汽車遞交港股上市招股書,3年研發投...
- 財報解讀 | 2021全年營收凈利潤雙增,...
- 烏茲別克斯坦央行上調基準利率至17%
- 港股市場V型反轉 大金融板塊持續發力帶...
- 【權益變動】達利國際(00608.HK)獲High...
- 【權益變動】紫金礦業(02899.HK)獲VanEc...
- 【權益變動】中國基建投資(00600.HK)獲...
- 石四藥集團(02005.HK)兩款產品獲藥品生...
- 新城控股:部分董事及高管擬斥資不超2000...
- 博時蛇口產業園REIT公布首份年報,去年收...